有一天我帶父親去看醫生,在等待看診時聽到隔壁的國小學生(大概二、三年級)坐在椅子上,繃著個臉,看起來像是跟媽媽在嘔氣。
媽媽問孩子:「你怎麼了?」
孩子生氣地說:「我就跟你說我不想來啊!」
媽媽以溫和、柔軟的語氣說:「可是媽媽不舒服想要你陪我來啊!萬一我怎麼樣你可以幫我打電話給爸爸……」
孩子:「可是我就是想待在家裡啊!」
媽媽想了一下,輕聲地問:「那你要在家裡做什麼?」
孩子大聲的說:「打電動啊!」
然後一陣沉默……(媽媽大概在想跟我一樣的問題:為什麼這孩子寧願在家裡打電動,都不願意陪不舒服的媽媽來看個醫生?)
過了一會兒,孩子又不耐煩地說:「現在看到幾號啦?」
媽媽看一下看診燈說:「8號。」
孩子:「那妳幾號?」
媽媽:「14號。」
孩子又生氣地說:「吼呦!以後要看醫生你自己來看,不要再叫我來了啦!」
媽媽停頓了一下,仍然以尊重且溫柔的語氣安慰孩子說:「等一下買草莓蛋糕給你吃!」兒子看也不看媽媽一眼,生氣的說:「要吃你自己吃,我才不要吃!」
我心裡想:這麼一個充滿愛與尊重的好媽媽;這麼一個不愛父母、不尊重父母的不孝子。
今天這對母子的案例,讓我不禁思考我們現今家庭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?
這位媽媽對孩子的尊重及愛是那麼的無私,但是卻忘了約束孩子該有的紀律,在尊重別人的同時也是在尊重自己。
沒有爸媽要希望教壞自己的孩子。當很多爸媽也開始不採用斯巴達式教育,擁抱愛的教育時,他們並沒有真正的了解愛的教育的方法,而只是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做自己。在孩子還小的時候,成人是孩子的理性權威,因為成人有足夠的知識與經驗,能幫助孩子學習如何做正確的選擇。
兒童發展研究也發現,當孩子小時候缺乏爸媽的教導和約束,常常為所欲為時,孩子慢慢的就會變成家中的小霸王。這樣的孩子將來進入學校後,往往成為班上的頭痛人物,老師無法約束他的行為,同學們也會與他保持一定的距離,成為班上不受歡迎的人物。
真正的「愛的教育」,是需要爸媽展現適度的管教,才能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擁有高情緒智商,並懂得替別人著想的人。